7月10日至11日,技术牛人王华树老师和亲和力满分的李雯老师带领学员们进一步认识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牛人王华树博士开讲啦,准备迎接更密集的翻译技术风暴吧!——崔启亮
王华树,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曾任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翻译技术教师,在IGS、Lionbridge 和 Symbio 等企业任职。具有多年翻译和本地化项目实战经验及丰富的翻译技术教学经验。
【第一讲】
王华树《现代翻译技术概论》
说到翻译技术,有些人会担心机器翻译有一天会取代人工翻译。王华树老师表示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两者“相互依赖、共生共荣”,而非人被技术替代。
授课现场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女孩、老太太,还是?通过简单的测试,王老师告诉大家翻译和技术的关系应从多维度多方面认识。
提到技术,很多文科生就会觉得头痛。技术牛人王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日常工作中很多问题都与技术息息相关。
问题1:如何翻译图片和图表中的文字?
问题2:如何快速清除复制过程中的无用字符?
问题3:如何在本地硬盘快速找到并打开所需要的文档?
有三名学员分别答对了以上问题,获得王老师的赠送的书籍,满满的羡慕有没有!
技术是第一推动力,信息承载、获取和阅读方式已经发生巨大转变。信息已从纸质文本转变为多媒体形式,线性阅读转变为跳跃或搜索式阅读,静态平面形式发展为动态立体,推动了语言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技术的发展,翻译不再是传统两张纸和一支笔的形式。翻译项目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流程的保障。没有技术,流程难以继续,没有流程,技术就会孤立无援。对于译员的要求,不仅是语言转化能力,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
授课现场
王老师论语新解:“工欲善其译,必先利其技。”技术不能代替人,而是与人融为一体。在第一讲中,王老师最后指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他还鼓励学员们通过看书和参与企业实践来提升自己。
【第二讲】
翻译技术不可能取代人,那译员怎么利用翻译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率呢?让我们跟着王华树老师继续学习。
王华树《现代语言资产管理及技术应用》
语言资产可以为语言服务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效益,翻译技术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等语言资产。王老师分析了当今术语和翻译记忆库管理现状、维护原则及其不足。
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王老师让大家组队讨论“假如你是项目经理,你如何进行术语管理?”每组学员都认真讨论,讨论结束后,王老师评价道“没有对与错,只有知道的先后和经验的积累”,并告诉大家可从项目启动、计划、实施和收尾阶段全方位考虑术语的管理。
授课现场
接下来是实操环节。王老师向学员们演示如何升级翻译记忆库、语料对齐、文件预翻译、导入或导出记忆库和加载插件等等。
如果一下子难以消化这么多翻译技术,王华树老师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翻译项目管理实务》和《翻译技术实践》等书籍或文章也能回答您的问题和疑惑。
【第三讲】
授课现场
李雯,MBA,海南大学翻译硕士教师,曾在深圳华为翻译中心有十余年的口笔译翻译和项目管理经验,熟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技术文档写作方法论、全球和本地化理念等。
7月11日,李雯老师给暑期学校的学员们上了她的第三堂课,李老师在之前的授课中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李雯《软件本地化与质量管理》
李老师从翻译公司和本地化公司,翻译人员和本地化人员的差别谈起,为学员们讲述了一些基本概念、全球化产品开发周期、本地化解决的问题和本地化中的工具与技术。
李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GILT(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Localization,translation),然后以华为为例讲述了进行产品的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周期和流程。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李老师表示,产品本地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语言学问题、实物问题、商业和文化问题和技术问题。对于每种问题,李老师都用真实的案例加以详细阐述。针对本地化中的工具与技术,李老师介绍了资源提取软件、翻译记忆软件和桌面排版工具等,并着重介绍了主流的本地化翻译工具AlchemyCatalyst和SDLPassolo。
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李老师以一个“用户界面(UI)设计”为案例,让学员们观察案例中需要改进之处,学员们讨论过后,李老师分析了案例中不足之处,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本地化的重要性以及翻译市场对本地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暑期学校的课程接近尾声,还剩下两位专家将为学员们授课,敬请期待!
文字:黄莉、邓淑慧
图片:陈丽娅、查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