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经理信箱 |  返回旧站 
首页
学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动态 > 正文

广外老董事长黄建华与公司青年教职工畅谈翻译与人生

来源:必威betway入口 时间:2014-06-18 

本网讯6月17日下午,由组织部主办、公司教工党支部承办的党建工作坊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青年教师道德新风尚”茶话会于必威betway入口四教会议室召开,第一讲公司有幸邀请公司原董事长黄建华教授担任主讲人,为公司青年教职工、博士生、硕士生分享人生经历和翻译感悟。公司党委书记高云坚、副经理李明、笔译系主任欧阳利锋、团委书记王斌、青年教师张丽华、钱芳、余怿、欧阳倩华以及博士、硕士生代表出席此次座谈会。翻译系教师邢杰博士担任主持。

黄建华教授与公司教师座谈会

从1989年至2000年6月,黄建华教授共任了11年院(校)长,而这期间,他在学术研究领域依然是建树不断:继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后,199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二级教育勋章;1999年又被评为“南粤杰出教师”;其学术论著《词典论》1989年获广东优秀社科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退休后他编撰600万字《汉法大辞典》,虽病亦不懈,他谈到:“人家都劝我,你已经是这样了,又动了手术了,还干什么。但是我也舍不得,因为我已经花了十年八年的工夫了。一个人十年八年不是很多,我都担心我自己能不能干完,幸亏幸亏现在干完了,人还在。”

黄教授年近古稀,但依然开朗健谈、平易近人。黄教授提到了自己坎坷的求员工涯,笑称自己“先天不足”,但是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青年教师经过努力是可以后天补足的。很多人谈扬长避短,他却认为扬长还须“补”短。他儿时缺乏读书环境,也因身体条件欠佳休学,在求学过程中“运动”不断, 毕业后缺乏深造的机会,“文革”期间又起码损失十年的时光,但是他告诉在场教师:“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只是把自己休息的时间都用上了。”

谈到他与广外的渊源,他提到:“我当时从中大毕业以后就留校教书,文革时都停了课,学校里各种运动都闹得很厉害。我当时是‘逍遥派’,因为家住这里就成天‘躲’到这里来。”这一辈子,做人做事他无损于人、无愧于心。

黄教授年轻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原可定居国外的他毅然决心归国发展。那个年代,很多人为留在国外,不惜抛妻弃子、背叛祖国,但是这种违背良心的事他万万做不到。“我一直对社会主义抱有信念,在西方生活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国外的文明、国外的繁荣,但也目睹了国外社会的冲突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归国时,他一共托运了11件行李,其中10箱子是书和资料。“很多人带彩电、运汽车,我当时想这些东西中国迟早会有的,不如带点书回来做研究。”

信仰社会主义的青年黄建华摄于法国巴黎公社墙前

研究词典学的黄教授谦称自己不是翻译上的行家,但是文学、写作和翻译却是他的爱好。他告诫翻译学子选择任务时务必重质而轻量,要选择值得译的,能译的。研究也务必有新意,能够对社会有实用价值。他也提到了正确把握博与约关系的方法,要找准切入点,持之以恒,循环递进。对于时间安排,他认为有句话对自己很受用:“像自己还能活很长时间那样处事,仿佛死期临近那样安排。”黄教授在寄语年轻一代时引用了一个英文单词Impossible,他希望大家时不时能看错了,加个一撇就成了I’m possible。

黄教授与公司青年教师、博硕士生合影

这位老人,一生专心治学、教书育人,黄建华教授用有限的生命诠释着人对社会的价值。从留法少年到白发长者,他奋勇向前。办公室的书柜上,他的女儿迅余留下了一张中法文字条,让他“适可而止”,但他却在学术的道路上一丝不苟、从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