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5月19日,公司云山讲座教授、国家外文出版事业发行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翻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黄友义先生莅临公司,开展为期十天的云山教授讲学活动。19日上午,黄友义为公司13级MTI笔译方向员工讲授“全球化时代的翻译及中译外的基本训练”,并着重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黄友义在讲述全球化时代的中译外时强调,中译外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而应该深入理解词汇深层代表的是什么,想说的是什么。他辅以丰富的党政文件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众所熟知的“三个代表”的英译“Three Represents”,最初翻译为“three representatives”,但“三个代表”的实质内容指的并不是三个人,“Three Representings”以及“Three Representations”亦未采取。而英文中有例如“3 dos and 3 don’ts”的表达表示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事情的罗列,借由此将“三个代表”译为“Three Represents”。他还强调,这样的专名翻译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在新译法后面加括号注释词语内涵意义。除此,在翻译“科学发展观”时,最初的“Concept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译法,“scientific”一词在西方人的眼中的联想是科技、理念和启蒙等概念,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有所偏差,英国前首相布朗建议改为“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utlook”。随后,以当下正热烈讨论的“中国梦”的翻译为例,他再次强调中译外时脱离语言本身、翻译出文字真正内容的重要性。
随后,他列举了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讲话稿中出现的中译英的典型例子,说明在有效的跨文化传播中,翻译出来的东西要让西方读者理解。在翻译时,要去掉形容词,把大词换成日常生活用语,可以使用省略、合并、调整、解释等策略,例如“惊天地、泣鬼神”的翻译,可以采取不译比喻,直接译出原句意思。因为中西文化对“天地”和“鬼神”的“惊”、“泣”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是相反的意思,不能直译。另外,中文发言稿开头常出现文学性很高的致辞,以渲染气氛,而常常许多词语指的是同一个意思。而在西方人眼中,政治文件需要落到实处,不宜使用过多的文学修辞,在翻译时,同意连用的词语简化翻译即可。例如“在党的三中全会春风拂面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词句的意思,“reinvigorate”就能简洁明了地表达。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则可以用“with uttermost determination”表达。黄友义还建议,自己翻译的东西要自己念一念,看看有没有讲话稿的效果。他举了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翻译中,原文是严谨的排比结构,翻译时若采取惯常的系表结构,则丧失了排比效果,读起来别扭,可以译为以“get”加“三个动词过去分词——(promoted,improved,protected)”的形式。另外,他也强调翻译要灵活,不能死译,翻译的东西要符合西方人重视的事理。例如“茶叶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西方人看来,茶叶本身没有内敛,酒本身也不奔放,在翻译时,需要把中文中的拟人翻译出来,当时的译员巧妙翻译为“the moderate tea drinker and the passionate beer lover represent two ways of understanding life and knowing the world.”
其间,黄友义还向同学们透露了自己学习翻译的方法。在一边听领导讲话时,就一边默默进行翻译,遇到困难就思考翻译解决策略。除此,他的亲和力和幽默感让课堂气氛融洽轻松。
黄友义,全国政协委员、译审,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前国际译联副主席,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
译著包括美国文学名著《名利场大火》、《马歇尔传》和《无冕之王》。主要作品为对外介绍中国各个方面的中译英图书,如《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加入WTO与经济改革》、《千年古都西安》、《中国长城》、《中国旅游》、《中国玉器》以及《聊斋志异选编》等。此外,还完成了数百万字的中译英书稿核定工作。曾参加党政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的翻译工作。主持编写《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现为《大中华文库》丛书(汉英对照)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翻译》主编、《英语世界》编辑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