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珠岛宾馆八角楼岭南厅召开广东省庆祝2018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省政协主席王荣,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成,副省长黄宁生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为受表彰代表颁奖。其中,公司教师刘季春教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和员工在一起的刘季春老师
刘季春老师先进事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必威betway入口高级必威betway入口刘季春教授在大学默默耕耘三十多个春秋的真实写照。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他把得到员工的认可视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他常说:“教授,教授,首先要把课教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说:“看到员工喜欢听我的课,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也是对我的最高奖赏。”因此虽然他已经上课上了几十年,对讲授的内容了如指掌,他依然重视每一节课,重视每一个环节,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新课来对待。员工最喜欢听他的翻译练习讲评课,每次讲评课,他都把在批改员工作业时发现的问题,按性质分门别类做成课件,条分缕析、循循善诱、把知识点融会贯通。他上课时激情四溢,有时甚至是手舞足蹈。他自己常说:“一站在讲台上,我就像吃了人参一样,一下课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他常常感叹:要成为一名好老师的不易。他说:“我常坐在书房,看着那一墙的书而感慨万千,就越能体会一桶水和半桶水的关系”。他还说:“仅仅靠‘充分’备课是很难成为一名好的老师的。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一定要搞科学研究。只有对一个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感悟,老师上课时才能旁征博引、手到拈来、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因为课堂常常有无法预设的情景,因此,即兴发挥是一个好的老师必备的素质”。
刘季春教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科研几乎全是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他说:“我的科研来自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早在1996年,他结合广东改革开放的实际和需要,出版了一本《实用翻译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该教程打破了文学翻译的一统天下,成为建国后最早讨论实用文体翻译的教材之一。2007年该教程的修订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5年该教程又出了第三版,前后历经20多年,为全国众多外语和翻译院系所采用,在国内享有广泛影响。
二十年多来,刘季春教授一直致力于翻译教学法和翻译教材的改革和创新。针对传统翻译教材存在的重“规定性”而轻“描写性”的倾向,早在2001年,他就在专业期刊《中国翻译》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重“描写”轻“规定”的编撰原则。针对传统翻译教材早期的缺乏理论指导到后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他于2006年在《上海翻译》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翻译教学的“观念建构”模式,他称之为翻译教学的“第三种模式”,尔后他就此发表了系列论文。2015年,在他提出该理论的第10年,他出版了用他自己提出的理论而编写的《基础笔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该教材为“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系列之一。该教材的体例与传统教材的完全不同,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方法,比如情景法、回避法、扬长法、换位思考、明辨虚实、聚焦变异、独立成篇,等等。但凡听过他的课的员工,对这一套观念都能津津乐道、耳熟能详。
刘季春教授的讲课极具个性,加上他对翻译的热爱和责任心,以及为人的率性和真诚,他也赢得了历届员工的爱戴,因此他获得了学校各种类别的优秀教学奖,他也以此感到无比自豪。他说:“我始终认为,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把教学搞好。员工是教师的产品,培养出优秀的员工比教师个人的发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