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1月20日下午,谢天振教授以“目标始终如一——我的学术道路回顾”为题,在图书馆为公司师生开展了第二场讲座。公司经理平洪教授,笔译系张保红教授、邢杰老师出席了讲座,讲座由副经理李明教授主持。
谢天振与公司师生分享学术之路
讲座开始前,李明详细介绍了谢天振博士,并表示热烈欢迎。
李明主持讲座
讲座中,谢教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影响他一生的三句名言。一、马克思信奉的格言——“目标始终如一”。谢教授认为,一个人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方向,会轻易地偏离自己预设的人生轨道。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目标始终如一,才能收获成功。二、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提出的“积极宿命论”,是指命运对每个人提供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学会在机会来临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牢牢把握住它。谢教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阐述了这一观点,在他一生中,虽然有许多升官发财的机会,但最终因热爱的文学学术道路而放弃,真正做到了淡然超脱的人生境界。三、德国政治家伯恩斯坦的名言“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标是微乎其微的。”谢教授指出,每个人都应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要行动起来,努力为之奋斗,同时也要明白成功的结果是微乎其微的。他举例说,就像备战考研一样,尽管考试失利,但在准备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成长,这也是一种成功。
现场观众座无虚席
接着,谢教授分三部分回顾了他一生漫漫的学术之路。
一、想读复旦中文系,却上了上外俄文系。谢教授最钟爱的是中文,在中文比赛中拔得头筹,于是坚定目标要考复旦中文系。复旦中文考试失利后,想象语言老师工作轻松,又考取了上外俄语系。进入上外后,起初每天要修正俄语发音,枯燥乏味,他一度想退学。但在大二那年,接触到屠格涅夫的小说,深切地感受到了俄语的魅力,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大三时候专业成绩已经遥遥领先。
二、跟文革有关的人生经历。谢教授称文革期间的经历堪称“天方夜谭”,他只身一人搭乘火车辗转大半个中国,四处游历。在这期间,他自学了法语、英语,批判苏修电影,从事内部资料翻译等等,意外收获颇丰。文革后,全国了恢复考研制度,大批中学骨干老师流失,纷纷加入考研大军。中央于是发布文件,不允许中学老师考研。就在文件颁布前后,谢教授抓住机会,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考文学专业研究生,最终以高分脱颖而出。他称,这个危险的决定也契合了自己的人生格言“目标始终如一”。
三、怎样走上比较文学道路。谢教授说道,走上比较文学道路有点出于偶然。在上外攻读俄苏文学硕士期间,被一篇“比较文学?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报道吸引,激发了他对比较文学的好奇心,于是找到《文学理论》这本书,经过反复研读,加之他个人对比较文学的见解和体会,最终写成论文——《比较文学漫谈》。后来,筹办杂志《中国比较文学》也为他提供了契机,与如季羡林、杨同翰、李赋宁等文学泰斗直接往来,面对面聆听大师教诲,受益匪浅。谢教授特别提到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著名翻译家贾植芳先生。贾植芳先生倡导现代知识分子不仅要读书、教书,而且要写书、译书和编书。这激发了谢教授对翻译文学的兴趣,于是编书《翻译文学》,并提出翻译文学也应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引发了学术界的质疑,谢教授为反击质疑声撰写了《译介学》。90年代初,谢教授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访问加拿大,期间阅读了霍尔姆斯、佐哈尔、图里等文学翻译巨匠的专著,这些学者大大开拓了他的学术视野,奠定了他对译介学研究的基础。
讲座最后,谢教授浅谈了四点人生感悟及体会。一、认准人生目标,目标始终如一。当今时代,广大师生面临出国热、从商热、业余兼课等诱惑,而要取得学业成就,必须拒绝诱惑,切不可趋附时髦。二、做学问时,要保持清晰的“学术面目”。所谓“学术面目清楚”,是指别人在看到一个人的名字时,能够一目了然直到他是研究哪个领域的。清楚的学术面目也是申请项目、出国讲学的“诀窍”。三、谢教授告诫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舍得花死工夫,克服“网络依赖症”。四、谢教授给年轻教师忠告,即要有奉献精神,不要急功近利,这样的话,在人生和学术道路上都走不远。谢教授同时也祝福年轻人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成功,前程似锦。
在互动环节,邢杰老师就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问题与谢教授做了深入交流。邢杰老师问道,通过翻译文学作品来向外传播中国文化时,会受到传统文化观和作者态度的制约。例如,在葛浩文翻译莫言作品时,莫言给予其最大的自由度,允许葛浩文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进行翻译;而与莫言相比,作家余华则做不到这一点。因此,译者应如何做到传播顺畅呢?谢教授回答时说,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译者要100%传递原文信息,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翻译过程毕竟会收到外部因素制约,这就要求译者跳出文本,看清原文的“庐山真面目”。他以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为例,谈到许多人质疑译者删掉许多原文后,翻译是否还有价值的问题。谢教授认为,在评判翻译时,应该考虑两个层面。第一、平时翻译训练时要做到理解原文并真实地传递原文;第二、在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而翻译文学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原文作家的影响力、翻译产品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为此,他鼓励各位老师要发出声音,更新对翻译理论的看法。
谢教授在讲座中将其人生经历和学术道路娓娓道来,内容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引发在座师生的强烈共鸣,令人获益匪浅。